2008年11月25日 星期二

從衣櫃的裂縫我聽見 現代西洋同志文學

首先(應該是『照慣例』更正確),我必須要為我的拖槁致歉。除了懶散之外,其實是這本書:『從衣櫃的裂縫我聽見』實在太過精采,讀的時候不斷有想法湧出,直有相見恨晚的感覺,真的要寫,有太多的題材可以發揮,無奈怎麼拖槁成債多不愁的狀態,這實在不是我的本意啊。

副標 - 現代西洋同志文學有些沈重,大概嚇倒不少潛在讀者。原本我也以為是本很硬的書,不過內容精采,書寫淺白,很適合像我們這種選書沒邏輯,非文學科系,也沒有系統的讀過什麼文學巨著的讀者。我可以保證讀起來絕對不像選修了什麼自討苦吃的文學課,像翻教材那般;反而會對那些耳熟能詳,不定時在電影或是書中出現,卻又沒有因為出現在博客來排行榜,或者是誠品書店的暢銷大書桌上,而一直無緣拜讀的作家能有所認識,甚至我可以跟你打賭,你一定曾經聽過或看過她們的作品。你會發現,那些充滿才氣又具時代影響力的人,依舊深刻影響著我們的想法呢。

 

第一章 導論

跳過『第一章 導論』不介紹好了,雖然序章整理了這些作家們的思想脈絡,對時代的影響,以及思潮的演變,但我自認沒辦法寫的比作者更扼要。簡單的說,看完就會知道gay,lesbian,queer,衣櫃,後現代(多麼常見又不知所以然的詞)等等的詞彙,是如何因為思潮的演變與時代需要而出現,而這些思潮是由多少偉大的文學家,哲學家承先啟後而成。導論將原本零散的知識和人名串起,才知道為何這些作品在其時代的重要性,導論龐雜的知識可能有些硬,因此未必要在一開始閱讀,或者從王爾德開始吧。

 

第二章 世紀末同志美學 - 王爾德小說『格雷的畫像』

王爾德 是個無法不知道的名字,他的名字和他的作品出現在太多地方。『巴黎我愛你』中有王爾德墓的橋段,超多電影引用王爾德的名言,囧男孩快樂王子的故事是王爾德寫給兩個孩子的童話。即使不看文藝片,天降奇兵The League of Extraordinary Gentlemen 中殺不死的多利安 葛雷,就是取自王爾德的『格雷的畫像』。本書王爾德的作品介紹的是『格雷的畫像』,仔細的描寫愛欲,剖析藝術創作者對美麗的屈服和難以從慾望中自拔,書中的三個主角都代表著王爾德的某些面向。即使尚未拜讀原著,沒能感受文字中的語調,仍舊為其天才嘆服,難怪王爾德可以說:除了我的天才外,我不知道要報什麼(I have nothing to declare except my genius.)

莊昆良筆記中有篇王爾德的雕像,裡面有許多王爾德的金句,好玩之外,看看記不記得哪些在電影出現過,記起來可以現一下。未免本篇變成王爾德的介紹專輯,還是盡快跳下一章好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第三章 愛人同志/跨性別書寫 - 史坦的情慾詩學

我必須承認,在這之前我沒有聽過史坦(Gertrude Stein)的名字,雖然她被稱為達達之母(mama of dada),不過達達主義這個詞只存在於高中某學期的美術課程中,十年前的內容當時沒搞懂,現在當然也不存於大腦皮質之中了。本人讀完的大意是:史坦用單一詞彙- 提腹 於文章中,他可以是動詞,是名詞,是陰性,是陽性,反覆出現於文章中。一個字有多重性,一如人本身本就具多元性,藉以顛覆傳統的分類,『正常』的觀念。這也是史坦與其同居人在夫妻角色扮演的多重性。史坦寫給同居人達克蕾絲的『愛麗斯 達克蕾司的自傳』,作者和被敘述者倒置,以達克蕾司的身份發聲,間接形塑字我主體性與性向認同,是同志文學的經典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第四章 同志愛戀與同志認同 - 福斯特的『墨利斯的情人』

福斯特(E.M.Forster)是與勞倫斯齊名的英國文學家,本書介紹的『墨利斯的情人』,卻在福斯特死後才出版。墨利斯的情人這本帶著與作者本身經歷部分重疊的小說,說的是墨利斯與克來夫,阿列克的感情,主角掙扎許久才認同自己,終於和愛人隱居山林。相對於作者生前未能出版此書,更顯快樂結局的難得。作者本身也知道結局將會是最受攻擊之處,卻無法忍心不讓主角在掙扎認同自己後有個快樂結局。本書討論的性,靈,自我認同與異性戀機制的反動亦具時代上的意義。福斯特的作品常改編為電影,其中墨利斯的情人 由休葛藍主演。其他知名作品尚有:『窗外有藍天』,『此情可問天』等等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第五章 女性情慾與性別表演 - 吳爾芙的情慾世界

吳爾芙(Virginia Woolf)是20世紀最偉大的女性作家之一,作品偉大之處並不在於描繪表象的真實,而是心靈深處的委婉曲折,她的作品『戴洛維夫人(Mrs. Dalloway)』即是意識流的代表作之一。妮可基嫚靠著時時刻刻(THE HOURS)得到奧斯卡最佳女主角,片中飾演的就是吳爾芙,而吳爾芙正在創作戴洛維夫人,片中妮可基嫚就不停的陷入戴洛維夫人的意識之中。書中介紹的是『歐蘭朵(Orlando: A Biography)』(和阿妹演的歌劇杜蘭朵公主一點關係都沒有),寫歐蘭朵前半生是男人,後半生變成女人,而且永遠都是36歲,永遠不會老。改編的電影『美麗佳人歐蘭朵』的女主角蒂妲絲雲頓(Tilda Swinton)也因本片獲得最佳女主角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第六章 同志/種族/身體 - 鮑德溫的『喬萬尼的房間』

鮑德溫(james baldwin)是知名非裔美國人(African-American)作家,以多變的文學創作,探討黑人與同志雙重的社會壓力。本書討論的『喬萬尼的房間』在恐同的50年代甚至被出版社拒絕出版。書中主角大衛也因恐同的社會氣氛而無法接受愛人,同時活與痛苦與愉悅之中,在不斷的擺盪之中,終究沒辦法選擇成為完整的自己。和『墨利斯的情人』不同的是,墨利斯找到了自己的追求,遁迹山林遠離社會。而大衛卻在巨大的社會壓力下失去了喬萬尼,最終才瞭解自己逃避身為同志的事實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第七章 『大女人主義』- 渥克的『紫色姊妹花』

愛麗斯 渥克(Alice Walker)是仍在創作中的作家,探討了黑人女性在非洲和美國遭遇的重大議題。她最知名的作品是小說『紫色姊妹花』(The Color Purple),全書以書信體的格式撰寫,背景在1900年代初期美國南方的故事。女主角西莉(Celie)是一名成長於種族及父權體制雙重壓迫下的黑人女性,是一部關於黑人女性自我成長,自我接納的故事。

紫色姊妹花電影版由史蒂芬史匹柏執導,琥碧戈柏(Whoopi Goldberg)飾演西莉,初次擔綱主角的琥碧戈柏,也因本片拿下金球獎最佳女主角。

相對於女性主義,渥克倡導大女人主義。不光是受白人女性的婦女運動,和黑人權力的影響,也對兩者做徹底的反思。簡言之,白人女性主義依舊以保障白人中產階級女性權益為依歸,而忽略了眾多受種竹歧視與階級制度蹂躪的邊緣女性。

所以渥克創造了有色人種女人(women of color)的大女人主義,在這理論的背後,上演著一幕幕黑人女性椎心刺骨的生命故事,倘若白人女性主義可以用薰衣草的淺紫(lavender)為表徵,那大女人主義無疑地,是血芒炙烈的深紫色(PURPLE),記憶那些數不盡也合不平的傷口。

 

 

從衣櫃的裂縫我聽見共有十章,餘下尚有 

第八章 黑人女同志的情慾認同-以羅德 摩里森 奈樂為例

第九章 邊境酷兒 - 安沙杜娃的『邊境』

第十章 當代同性戀戲劇 - 劇作家 雪曼 庫許納 歐頓 與 丹尼爾絲

本書從較早的王爾德揭露對身體美貌的慾望和道德的衝突。史坦對白人女同志家庭關係的闡述,墨利斯對於身份認同與社會關係的表現,以及吳爾芙跨性別的書寫。以上都是當時同性文學演變的軌跡,之後加入了少數邊緣族群作家的作品,闡述了同志本身本不應該侷限於所有古典的,被架構的性別與種族框架中。如此多元的世界本就應有多元的價值,同志身份本就只是其中一種表徵,所有作家書寫出的衝撞,只是一再重申同志身份無關道德與任何人為的限制,該有更普世的人性關懷才是人類之所為人的價值。

 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