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間看了胡士托風波,這部片因為woodstock被神話的關係而難以達到所有人的期望,自然李安的版本也是褒貶不一。然而對嬉皮文化或反戰文化較為認同(同情)的我,對於李安想在片中重現當年的反戰思潮和和平力量是可以理解的。相對的,剛從戰地遺跡-馬祖回台灣的我,總覺得有些錯置。然而時空背景不同,對當年的台灣人而言,這場仗不得不打,而且一打就是五十年。而美國遙遠的搖滾與嬉皮文化,是太平洋彼岸的越戰和兵源抽籤制引發的反思,再美麗畢竟是遙遠的世界第一強國的新世界夢想,那時還在生存邊緣打滾的台灣當然難以想望。
現在的馬祖老實說,戰地文化已是陳跡,駐守的軍人們不及當年的1/10,地方政府更是大力的發展觀光,閩東文化,媽祖信仰,生態探索也是馬祖的三大賣點。若把馬祖等化成戰地風情,或許會失望,也或許會得到許多驚喜?認識馬祖第一眼必然無法避開戰地的陽剛之氣,或許多多駐足才能認識藏於民間的閩式活力,如果要認識餐桌之外的生態,可能要是對的時機;至於馬祖文化,祂已經照顧馬祖人數百年了。終於開闊的文化視野讓馬祖急於向世人介紹自己,也希望有一天所有人也有機會可以去認識這還在改變中的東海珍珠。
馬祖寬視野 建議可以點開連結用全螢幕觀賞
用 Flock 浏览器 创建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